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86)-755-2950 0800
品慧电子 > 与电磁干扰相关的内容
联系品慧电子
  • 电话:+86-0755-2950 0800
  • 传真:+86-0755-2973 8675
  • 微信:联系客服
  • QQ:800009589
减少D类放大器中的电磁干扰

中心议题: 减轻D类放大器EMI问题的内部电路设计方法

解决方案: 边缘速率控制 扩频时钟 单边调制

最近这些年,许多包含电动扬声器(Powered speaker)的便携设备得到了快速发展——包括手机、MP3播放器、GPS系统、膝上型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游戏机、玩具等等。在这些应用中,通常选用的驱动扬声器的音频放大器类型被称为D类(或开关)放大器,因为相比传统的AB类放大器设计,这类放大器的散热较少(在紧凑型产品中非常重要),且效率较高(延长电池寿命)。D类放大器开关拓扑的一个可能存在的缺点,就是其容易发出电磁辐射,可能会干扰周边其它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外部无源滤波方法将这种干扰缓减到某种程度,但这会增加最终产品的成本、占位面积以及复杂性。本文将探讨某些用于减轻EMI问题的内部电路设计方法。

边缘速率控制

为了放大音频信号,D类放大器的输出(或各种输出,以不同的配置) 在两个电源轨(通常为正极和接地)之间交替切换,其频率是所需放大的最高音频频率的10倍或更高(可能为300kHz或更高)。开关信号是经过调制的,从而通过简单的、有时是扬声器本身包含的低通滤波器来恢复音频信号。此开关转换一般速度非常快——也许是2ns或更短——因而包含显着的高频能量。这会导致互连导线缆产生EMI辐射,尤其是在信号路径中无低通滤波器,且放大器和扬声器之间的导线长度非常明显的情形下(也许超过1cm)。

用于缓减EMI辐射的一个方法是减低放大器输出的转换速率(slew rate)。图1所示为时域中的一个例子,其上方迹线有2ns的上升和下降时间,而下方迹线有20ns的上升和下降时间。

转换速率的减小(这里的因数为10) 对于D类放大器产生的辐射能量有着显着的影响。图2 显示了两种波形的频谱,此时D类输出正处于静默(无音频,占空比=50%),开关频率为333kHz。可以看到贯穿于30MHz~1GHz之间的大部分频谱,其高频(HF)内容减少约20dB。在包含有FM广播接收电子设备(88MHz ~ 108MHz)手机或无线互联网电路(700MHz ~ 2.7GHz)的系统中,这可大幅减少EMI,从而降低了可能影响系统性能的风险。


上一页1234下一页
10

电子镇流器的防电磁干扰设计方案

中心议题:电子镇流器的组成 电子镇流器中电磁干扰的来源及影响 电子镇流器中电磁干扰的抑制措施

解决方案:传导干扰抑制措施 辐射干扰抑制措施 谐波干扰抑制措施

1 电子镇流器

电子镇流器(Electricalballast),是镇流器的一种,是指采用电子技术驱动电光源,使之产生所需照明的电子设备。与之对应的是电感式镇流器(或镇流器)。现代日光灯越来越多的使用电子镇流器,轻便小巧,甚至可以将电子镇流器与灯管等集成在一起,同时,电子镇流器通常可以兼具起辉器功能,故此又可省去单独的起辉器。电子镇流器还可以具有更多功能,比如可以通过提高电流频率或者电流波形(如变成方波)改善或消除日光灯的闪烁现象;也可通过电源逆变过程使得日光灯可以使用直流电源。

2 电子镇流器的组成

电子镇流器由抗干扰滤波器、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因数调整器、高频变换、谐振电路、异常状态保护电路和荧光灯组成,各部分作用如下:

1) 抗干扰滤波器:防止电子镇流器产生的高频干扰信号进入到电网造成幅射。
2) 整流滤波电路:将220V的工频(50Hz或60Hz)交流电变换成310V的直流电,作为电子镇流器的电源。
3) 功率因数调整器:对本机的功率因数进行调整和补偿。
4) 高频变换电路:电子镇流器的心脏电路,将直流电源变换成20K~50KHz左右高频电源,去驱动荧光灯。本电路通常采用一对功率管(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组成的自激振荡器来实现。
5) 谐振电路:用来取代普通荧光灯的启辉器,它在荧光灯起辉前,可以等效为一个串联谐振电路,其振荡频率与高频变换电路的频率一致,谐振时,在电容C上产生一个很高的电压,确保灯管着火点亮。灯管点亮其等效电阻减小,此电阻与电容C并联,大大地降低了谐振电路的Q值,该电路又成为了一个RL串联电路,L变成了一个限流器。
6) 异常状态保护电路:当荧光灯不能正常点亮时,很高的谐振电压会使功率器件烧毁,本电路的作用是保护功率器件在异常状态时不会烧毁。
7) 荧光灯:作用是将20K~50KHz左右高频电能变换成光能。

3 电子镇流器中电磁干扰的来源及其影响

3.1 传导干扰的来源及其影响
电子镇流器工作时所产生的电磁噪声通过输入电源线传导到电网中,引发传导干扰,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影响相关电子设备或系统的正常工作。电子镇流器的传导干扰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元器件的固有噪声。主要有热噪声、散粒噪声、接触噪声等。
(2)半导体二极管在开关过程中产生的电磁噪声。在快速开通和关断的同时,瞬时变化的电压和电流会形成很强的电磁噪声。
(3)功率半导体器件在开关过程中,会产生很高的瞬态电压或电流并引起振荡。开关速度越快,开关电流越大,所引起的瞬态电磁噪声也越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在交流电网上产生直接的传导干扰,这种噪声分差模与共模。
(4)在采用高频泵或双泵电路的无源功率因数校正结构中,功率开关管的高频开关信号通过反馈元件加到输入端,经过电源进线送入电网中,形成传导干扰。

3.2辐射干扰的来源及其影响
电子镇流器工作时,形成的磁场、电场通过输入、输出导线及负载或某些元器件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与周边电子、电器设备之间以电磁波传播而形成的骚扰称为辐射干扰。辐射干扰主要以磁场的形式存在,是通过磁场产生的干扰,由导体间的互感引起的。当电路中电流发生突变时,交链到电路的磁通也随之发生变化,进而感应出干扰电压。

3.3谐波干扰的来源及其影响
由于电子镇流器的负载属非线性负载,工作时会产生谐波。另外,低功率因数电路或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处置不当的电子镇流器,其输出电流波形将产生严重谐波畸变。谐波的影响和危害主要表现在:增加电路的损耗,提高温升,降低效率和使用寿命;增加绝缘中的介质损耗和局部放电量,加速绝缘老化;增加噪音等。

上一页123下一页
004 电子镇流器电磁干扰的抑制措施

4.1传导干扰的抑制措施
1)合理接地
传导干扰是通过电子镇流器的公共接地线以及接地网络中的公共阻抗产生的。应该合理安排接地,地线尽量短,而且输入地和输出地分开,使用独立地线并联一点的接地方式,这样可以防止各个地之间的传导耦合,减少控制信号之间的干扰。外壳接地可以实现对电场的屏蔽,用屏蔽削弱对内外电路的干扰。例如电源的相线及中线通过Y电容接外壳及大地,可以减小系统的传导干扰噪声。

2)在直流供电电路中加去耦电路
在开关管供电电路中加RC去耦电路,使开关管开通瞬间所需的电流不再由电源提供,而由去耦电容为器件提供一个电流补偿源,以减少电源及接地系统中所引起的电流波动而形成的噪声。此外,在电子镇流器的半桥逆变电路中,半桥中点到地之间所接的电容,可以减小△U/△t及△I/△t,有助于抑制电磁干扰噪声。

3)采用无源滤波器
采用无源的EMI滤波器是抑制传导干扰最有效的办法。即在电路中插入一个带通滤波器,让50 Hz交流电畅通,其余频率的信号受阻。但要严格控制滤波器LC元件的寄生参数,它们的制作工艺、安装位置、走线方式,都会影响EMI滤波效果。加接图1所示的滤波电路,可以控制通过传导耦合进入电网的噪声电平。


图1 EMI滤波器电路

滤波器的输出端与噪声源相接,而输入端则与电网相接,目的是防止各种高频及瞬态噪声通过传导方式进入电网。滤波器抑制电磁噪声的效果,可由插入损耗来衡量:插入损耗越大,滤波效果越好,对传导干扰的抑制作用越大。

传导干扰主要表现为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

(1)共模干扰抑制


图2 带共模扼流圈的滤波器

共模扼流圈是共模插入损耗中起主导作用的电感元件。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图2中,由于共模电流(Icm和I‘cm)方向相同,所以在磁环中所形成的磁力线是相互叠加的,即磁通相互叠加。由于磁通Ф=LI,故共模扼流圈的总电感L=(Ф1+Ф2)/Icm。若将共模扼流圈串在电路中,则相当于在电路中串入了一个低通滤波元件,起到了共模抑制作用。

上一页123下一页
00(2)差模干扰抑制
差模扼流圈是差模插入损耗中起主导作用的电感元件。它采用单个绕组结构绕制,其线上的信号电流在磁环中也产生一定量的磁通,故很容易达到饱和。因此差模扼流圈电感值较小,数量级一般在μH。共模扼流圈在一个磁心上采用两个相同绕组的结构,两个绕组电流方向相反,其信号电流在磁环中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故不会存在磁饱和现象。因此其电感值可以较大,共模磁环的数量级一般在mH。


图3 带差模扼流圈的滤波器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在图3中,由于差模电流(Idm和I‘dm)的作用,在磁环中产生磁通,因而产生电感,所以在电路中串入了一个低通滤波元件,从而起到了差模抑制作用。当然,由于Icm同样会产生磁通,进而产生电感,所以差模扼流圈对共模干扰同样有抑制,但抑制共模干扰需要产生较大的电感,而差模扼流圈产生的电感量较小,所以对共模干扰的抑制作用较小。

同样,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由于差模电流(Idm和I‘dm)方向相反,所以在磁环中所形成的磁力线是相互抵消的,即磁通相互抵消,因此共模扼流圈对差模电流五抑制作用。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两条线(1和2)不可能做到完全平衡(引线长度和漏感的不完全对称),所以存在不平衡电感Le,Le的值一般小于L/100。因此,共模扼流圈对差模干扰也起作用,但作用很小。

上述无源EMI滤波器是互易的,它既能抑制电子镇流器的电磁干扰送入电网,又能抑制电网内的电磁干扰进入电子镇流器中。

带共模电感的EMI滤波器的元件参数,不能按没有互感的滤波器所得到的公式进行计算。通常要先决定所采用的电路结构,然后利用共模等效电路,用网络分析理论,求出它的共模插入损耗。

4.2辐射干扰的抑制措施
1)屏蔽
电子镇流器虽然自身产生辐射干扰,并且输出导线和灯管也产生辐射电磁干扰,但可以通过将电子镇流器装进带有接地点的金属屏蔽外壳,连同灯具金属壳体可靠接地的方法解决。屏蔽是减少辐射干扰最有效的办法。

2)隔离
电子镇流器内部电路产生的辐射干扰,在电路周围以电 磁场的形式,通过电磁耦合对其它线路形成干扰。防止这种干扰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将电子镇流器与其它线路隔离开来,切断或削弱它们之间的电磁耦合。隔离的原则和方法是:

(1)干扰线路和其它线路尽可能不要平行排列;
(2)敏感线路与一般线路如平行排列,其间距应大于50 mm;
(3)电源馈线与信号线应予隔离。

4.3 谐波干扰的抑制措施
抑制电流谐波含量与降低灯电流波峰系数往往是相互矛盾的,这两个参数之间的矛盾可以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解决。但是,采用PFC的电子镇流器,当插入EMI滤波器网络后,可能会对输入电流谐波总量(THD)、输入功率因数(PF)和灯电流波峰比(CF)等技术指标有一定影响。

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和EMC分析设计

中心议题:

雷达电路系统的电磁兼容分析与设计 雷达电路工艺及结构方面的电磁兼容设计 雷达电路的屏蔽设计


1、引言

现代雷达对信号频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要求雷达能在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中可靠工作,这就对雷达电路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电磁兼容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雷达信号的寄生输出,除了在信号变换等过程中产生外,还与系统外部的干扰、电路之间的干扰,电路系统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及信号传输匹配等有关,所以要研制满足电磁兼容要求的电路系统,除了方案合理、设计正确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a、采取电路合理接地、电路之间去藕等有效措施,抑制一切无关信号。
b、装配设计、电路布局及排列等必须正确合理。
c、应采用先进的工艺设计。
d、加强单元电路和电缆之间及电路系统之间的屏蔽隔离。

2、电路系统的电磁兼容分析与设计

用高质量的单元电子电路组成电路系统,完成某种功能时,除了系统方案的正确,电磁兼容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现代雷达中的高稳定信号系统和一些复杂电路系统以及工作在恶劣电磁环境中的电路系统,电磁兼容设计就更为重要。下面将详细分析电路系统的电磁兼容间题,并提出有关的实施措施和方法。

2.1电源系统的电磁兼容
电源系统方面的干扰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系统外部的干扰串入,如由交流电网进来的干扰及干扰磁场等引起的干扰信号;第二种是系统本身产生的干扰信号,例如整流滤波后的波纹干扰,可控硅调压产生的尖脉冲,开关电源引起的高频脉冲,高频电源的泄漏及稳压管产生的噪声等等;第三种是系统连线上的场干扰信号。要抑制或削弱这些干扰信号必须对电源系统进行细心的电磁兼容设计。

a、对电源变压器加屏蔽、隔离措施。每只电源变压器都应在初次级之间加静电屏蔽,以隔离初级电网串进来的干扰。重要电源还应对整个变压器加罩高导磁材料进行磁屏蔽,抑制变压器磁场及外界磁场引起的干扰。这些静电隔离和磁屏蔽体均应可靠接地。
b、电源变压器要尽可能远离电子电路,以便使电源频率的干扰及交流电源磁场的干扰降到最低水平。
c、电路系统中,若同时有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时,则必须分别给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供电。防止数字电路中上升时间很快的瞬态过程通过电源影响模拟电路。
d、合理组装电路,正确接地,正确接线及铺设电缆。选用恰当的磁屏蔽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同时必须兼顾尺寸、重量和成本。

2.2信号传输系统的电磁兼容
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信号通过传输线时,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这些电磁场会在周围的导体中感应出电流,形成干扰信号;二是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一般都有反射,反射信号串入其他电路形成干扰信号。克服传输引起的干扰一般可采取下列措施。

a、加强电磁屏蔽,对不同频率,不同类型的单元电路分别组合屏蔽可减小相互的影响。
b、加强传输信号的匹配、隔离,使信号的输入、输出均有匹配网络,适当增加隔离级以降低反射干扰。
c、抑制一切无用信号,即使落在电路频带外的信号,也应采取抑制措施。因为普通的放大器、倍频器、混频器和分频器中均有非线性存在,都可能把带外信号变换到电路的有效频带范围内。因此,必要时应增加各种滤波器以抑制无用信号。
d、合理布线、合理排列电路。印制板上的传输线,既可能成为发射天线,也可能成为接收天线,因此,必须对它们合理布置,并尽量缩短其长度,以降低它们的相互干扰。

2.3地线系统的电磁兼容
作为电路系统的地线,首要的任务是必须接触良好,尽量减少接地电感及接地电阻。使地电流少锅合,减小相互感应。

在电路系统中,一般应把模拟信号地,数字信号地和噪声地分开,有些系统还要单独设屏蔽地。模拟地用于模拟电路和它们的电源;数字信号地用于数字电路和它们的馈电电源;噪声地用于交流电源变压器的静电屏蔽及变压器屏蔽、交流供电线的屏蔽和发射机等。这几种地线在电路系统中不应混淆相连,使它们在系统外单点相接与大地相连。

3、电路工艺及结构方面的电磁兼容设计

电磁兼容不能只看成是电路设计人员的事,还必须由工艺和结构人员配合,才能共同完成合理的设计。因为不论是接地线的设置,电缆走向安排,还是电子组合的屏蔽体设计,电子组合的排列及变压器的放置位置,和各种材料的选择等都属于电子结构问题。

而屏蔽体的加工,印制板的制遣,电路的装配等将直接影响屏蔽,辐射及传导效果,这是工艺方面的问题。下述几个问题设计时应加以注意。
a、合理划分、组合单元电子电路,使它们按其功能组合成不同的功能块电路。尤其对周期性脉冲信号电路,最好让它起止于同一个功能块内,即组装在同一屏蔽盒里。
b、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必须分开组装,相互间的连接应加以隔离,必要时可用光电耦合器件将它们完全隔离。
c、传输高稳定信号的电缆,必要时给电缆再加屏蔽套,或选用半刚性电缆和刚性电缆。
d、电路和元器件排列应合理,不要使信号迂回,尽量减小输出输入及各种情况上的相互耦合。
e、尽量选用平面安装电路,不要大面积接地,它对电磁场的辐射抵制优于立体电路,可大大降低场辐射。
f、特别注意噪声电路,噪声元器件的装配位置,处理了它们的地线,例如:继电器、电源变压器、高功率大电流器件及高压脉冲电路等等。
g、不要在屏蔽体上安装大功率、大电流元件,防止它们的返回电流通过屏蔽体产生不必要的耦合干扰。

上一页12下一页
104、屏蔽设计

在电磁兼容的设计中,屏蔽体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屏蔽是抑制一切无关信号的重要手段,一般可分三种类型:静电屏蔽、磁屏蔽、电磁屏蔽。

4.1静电屏蔽
空间任何两个带电物体均可产生静电场,其中一方电压的变化必定会引起另一方的变化,产生静电祸合。静电藕合的机理是通过电路之间存在的电容拙合作用引起的。

克服静电荆合最好的方法是利用金属板作静电屏蔽体。把受干扰的两个源用金属板隔离开,或者把电路上的所有元器件安装在金属板的一边,如同表面安装电路那样,可获得良好的静电屏蔽。具体的屏蔽方法,尤其对杂散电容祸合作用的屏蔽,应该在设计初始阶段就全面加以考虑。

屏蔽方法:将一块金属板置于两个被屏蔽的电路中间,并使各金属板与地作电气连接,如图1所示。这样从一点发出的电力线均被屏蔽板挡住,即起到静电屏蔽作用。

也可作成屏蔽罩,如图2所示,也能获得好的屏蔽效果。由图2看出,A点的电力线也达不到B点,因此也能起到良好的静电屏蔽作用。

加大A、B距离,以减小杂散电容,也可减弱电容祸合作用,但这种方法受到体积限制,一般无法采用。特别要注意静电屏蔽体与地之间的接触必须良好,若接触不好,屏蔽体与地之间将有电位差,影响屏蔽效果。因此要求屏蔽盒应作导电防腐处理,所用螺钉,铆钉等固定不宜太稀,尽量使电接触良好,减小接地电阻,减小接地电感。

4.2磁屏蔽
电流在导线中流动,流过电感线圈和变压器时,其周围产生磁场,磁场通过电路中的互感来传播,电流产生的磁力线,通过互感在其它电路中感应出电压。

尤其在3KH:以下的低频条件下,主要干扰影响是由磁场引起的,但解决磁屏蔽往往既昂贵又困难。在雷达中,磁屏蔽主要针对电源变压器和高压调制器。一般低纹波电源的变压器常都采用坡莫合金加以屏蔽,否则达不到良好效果。

4.3电磁屏蔽
任何一种交流电路都会产生交变的电场和磁场。电磁屏蔽与电磁场的性质、变化频率、及辐射源和受感器之间的距离等有关。在雷达电子电路系统中,工作频率一般都较高,在IKHz以上,一般可选用铝为电磁屏蔽材料。用切削工艺制成的铝屏蔽盒,对300MHz信号屏蔽隔离可达100dB以上。当频率在]KHz以下,主要对磁场进行屏蔽,应选择高导磁率的材料。

在电子电路系统中,为了内部走线及取出放置电路方便,给屏蔽组装盒加有盖板,有时为了通风、散热等需要,在屏蔽板上打孔,开缝,造成屏蔽体出现间断点,引起信号泄漏,形成干扰,设计者应认真考虑。正确排列元件的位置,使缝和孔不要切断感应电流,必要时可将孔改用截止波导管,使孔辐射进一步削弱。

4.4屏蔽组装设计
除了屏蔽设计以外,组装技术也很重要,尤其是对射频系统的组装,更应细心设计。一般应注意下面几点:
a、内部电路的屏蔽设计,应能防止电子线路自身的射频能量泄漏,同时也防止外界电磁能量对它的影响。
b、采取措施,防止电路级与级之间不必要的反馈和祸合。
c、对电源加滤波去锅措施,衰减抑制射频信号在电子组合内部和电子组合与组合之间传导。
d、射频接地电阻越小越好。

当然还必须兼顾体积、重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当电路之间对寄生场的衰减要求较高时,用组装盒结构形式较好,它可作成单隔离室形式,也可设计成多个隔离室形式,即一个屏蔽盒,内分几个隔离室,这样的组装盒对静电场和电磁场均有较好的隔离。制造组装盒的材料最好选用铝,它既便宜又轻,对雷达的电路系统,隔离效果一般都很好。

在装配这些屏蔽体时,常遇到长缝泄漏,对此应采取必要措施,使长缝上能有许多接触点。可用增加螺钉,加设弹性片和加衬导电衬垫等措施。但是这样作一定要注意防腐蚀,尤其电化防腐蚀,否则不能长期保持满意的效果。

还应考虑射频导线的干扰,合理选取传输信号的幅度,正确安排系统电缆走向,脉冲信号线。交流信号线相互不应绑在一起,尤其大幅度的脉冲信号,与高纯度的信号在传输时应严加区别。

总之,屏蔽设计是一项较为复杂的设计,它不仅需要机械设计知识,还必须熟悉所涉及的电尸各和多方而的知识。

车载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中心议题:

  1. 车载电子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2. 车载电子电磁兼容设计的方法
  3. 车载电子电磁兼容设计的测试结果及完善办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的数量及应用逐渐增多,结果必将造成电磁干扰越来越严重。在日趋恶劣的电磁环境中,如若不采取恰当的电磁屏蔽措施,会导致设备之间的电磁干扰日益严重,电子设备的性能下降,甚者会危及到信息的安全。为了保证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既不干扰其他设备,而又不受其他设备干扰的影响而能正常工作,这就要求在设备研制的初期阶段必须从结构、技术等方面进行严格的电磁兼容设计。本文介绍车载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方法。


1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要求

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的主要性能之一,在进行设备功能设计的同时,还应进行电磁兼容设计。

电磁兼容设计的目的是使所设计的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中实现电磁兼容,因此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首先明确设备所满足的电磁兼容指标,然后确定设备的敏感器件、干扰源及干扰途径,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最后通过试验了解设备是否达到了电磁兼容指标要求。

2 电磁兼容设计所采取的方法

对于通信车而言,通常其所装载的设备量很多,包括配电设备、通信设备及终端设备等,各设备间很容易形成电磁干扰,进而影响通信质量,因此设备在进行电磁兼容设计时要从3 要素( 干扰源、耦合途径和敏感设备) 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抑制干扰源,消除或减弱干扰耦合,增加敏感设备的抗干扰能力。

以某车载电子设备为例,由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转换开关、断路器、控制保护单元、互感器、接触器等单元及元器件组成,其中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转换开关、断路器布置于前面板上,控制保护单元、互感器、接触器等单元及元器件放在机箱内部。此设备要满足GJB151A- 97 有关的电磁兼容指标要求,在结构设计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仪表窗口的屏蔽; 机箱缝隙的屏蔽; 各单元合理布局及其屏蔽; 电缆敷设以及电源线滤波等。

2.1 仪表窗口的屏蔽

仪表窗口对设备来说是比较大的泄漏口,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其屏蔽,为此采用加装丝网屏蔽玻璃的方法对数字电流表、数字电压表进行外部屏蔽。丝网屏蔽玻璃是由一种低阻抗的金属丝网通过特殊工艺夹在两层玻璃之间制成,丝网筛孔的密度决定其主要的屏蔽效能。如图1 所示,由于玻璃周边预留了10~ 20 mm 金属丝网毛边,通过螺装金属外框将它紧紧压在机箱上,从而获得连续的导电表面,以达到减少电磁泄露的目的。


图1 仪表窗口的屏蔽

2.2 机箱缝隙的屏蔽

影响屏蔽完整性的主要因素是屏蔽体上的接缝。此车载电子设备的框架是采用铝板折弯后对焊而成,焊缝平滑连续,属于永久性接缝,这种接缝处的射频电阻几乎与金属板本身的射频电阻相同,从而保证了屏蔽体接合处的电气连续性。对于可拆式接缝,如机箱、盖板接合处,往往采用螺钉紧固方式,由于螺钉的间距不宜太小,接合表面的不平整以及盖板材料的翘曲变形等原因,使接合面处不可避免地产生了缝隙,降低了机箱的屏蔽效能,为此采取了2 种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增加缝隙深度,为了增加缝隙深度,机箱的弯边宽度取15 mm,重叠尺寸越大,屏蔽效能越好; 减小缝隙长度,由于钣金机箱很难做到接合面处的高精度,为了弥补此缺陷,采用了经济、实用的方法,在接合面处粘贴带背胶的铍青铜簧片,由于簧片具有一定的弹性,装配后簧片变形,接触面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接合面具有了一定的电气连续性。

2.3 机箱内部各单元布局及其屏蔽
合理布置设备内各单元及元器件的位置,可以做到既经济又实用地减小干扰程度。首先必须明确干扰源和受感器,在本设备中干扰源是控制保护器,敏感设备是数字电流表和电压表,为了避免二者紧邻,把它们分别放置于机箱的后部和前部,用空间距离减弱彼此的电磁干扰。为了达到更有效的屏蔽效果,又在电流、电压表的表体外围罩有屏蔽盒,表头紧贴前面板的屏蔽玻璃,玻璃的丝网毛边通过螺装金属外框将它和机箱、屏蔽盒联成一体,从而使表体完全处于电气连续的金属罩中( 如图1 所示) ,而电流、电压表引线则由装在屏蔽盒上的穿心电容引入,这样使引线所感应的干扰信号被旁路接地。同样控制保护器也用屏蔽盒对其进行了屏蔽,进一步减小了它对外的辐射能量,从而获得较好的屏蔽效果。

2.4 电缆选用及敷设

因为电缆是高效的电磁波接收和辐射天线,也是干扰传导的良好通道,绝大多数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是电缆造成的,解决电缆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对电缆进行屏蔽,所以此设备选取了屏蔽层质量好( 低阻抗) 的电缆,并且保证电缆屏蔽层与机箱360..低阻抗搭接,使屏蔽层与机箱构成一个完整的屏蔽体,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电缆辐射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电装布线时,要求电源配电线路与其它各类线路保持150mm 距离,敏感电路和干扰电路各自单独敷设,不能交叉重叠,且加大线束的间距,避免线缆间的耦合。

2.5 电源线滤波

为了抑制电源输入端高频干扰信号对本系统的影响,加装了EMC 电源线滤波器。滤波器不同于其他电子元器件,它的性能与其安装方式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滤波器的安装方式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图2 所示,首先滤波器输入与输出线要远离,以避免由于两端耦合而导致高频滤波效果变差等现象产生; 其次滤波器外壳与机箱低阻抗接触,同时要减短电源端口到滤波器的连线,当电流进入机箱后,先流经滤波器进行滤波,然后再到其他各单元; 最后电源端口与滤波器之间连线也要进行屏蔽,这样外界的电磁干扰不能沿电源线进入设备,机箱内的电磁干扰也无法传出机箱,造成干扰发射超标。


图2 电源滤波器安装方式

2.6 接地

接地是电子设备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可以使整个电路系统中所有单元电路的地之间没有电位差,保证设备能稳定地工作。

此车载设备的后面板上安装有接地柱,即机壳地。机壳地可以使由于静电感应而积累在机壳上的大量电荷通过大地泄放,避免由于静电放电时产生的大电流流进设备的电路对其造成干扰和危害,合理的接地点对于整个机箱的屏蔽效能十分重要。

3 测试结果及完善措施

此车载设备在采取了以上电磁兼容措施后,按GJB151A- 97 有关的电磁兼容指标要求进行测试,发现除了RE102 试验项目超标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合格。

对RE102 试验项目进行观察,发现测试结果图的超标点为24 MHz、36 MHz 两点,而这两点分别是12 MHz 频率点的二三次谐波。为了找到这一频率点的元器件,对机箱内各单元进行了分析,发现控制保护单元中有一个12MHz 晶振,由于晶振属于高噪声元器件,能够产生较强的辐射,从而使其周边充满着近场辐射场。如果辐射场内有器件或走线,晶振及其谐波信号将耦合到器件或走线上而辐射出去;再者又发现控制保护单元的PCB 板未采取就近接地措施,只是通过一根长引线和机壳地相连,造成信号的环路面积增大,产生了很强的辐射,所以对控制保护单元采取措施应该是行之有效的。首先对晶振进行屏蔽且屏蔽体就近接地,弱化辐射发射强度; 然后控制保护单元的PCB 板同样采取就近接地措施,并且在屏蔽盒出口处的信号线上安装一个铁氧体磁环,可以将不需要的高频干扰抑制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后,RE102 试验指标合格,如图3 所示。


图3 测试结果图

4 结束语

由上所述可以看出,电磁兼容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无论是结构设计,还是印制板设计,都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该车载设备在采取了以上各种有效措施后,终于达到了更为理想的电磁兼容效果。

压制干扰的原理及其电路实现

中心议题:

  • 压制干扰的原理
  • 压制干扰的电路实现


1. 引言

现代电子对抗领域竞争异常激烈,而现代战争又给现代武器系统中的雷达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雷达必须要面临复杂的电磁环境。雷达系统在面临各种干扰的情况下,其雷达工作性能不再等效于无干扰条件下的工作性能。雷达干扰和抗干扰技术便在这种要求中不断地向前发展,现代电子干扰可分为无源干扰和有源干扰;而有源干扰按设置分为自卫干扰;随队干扰和远距支援干扰;按其干扰方式又可以分为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等。雷达系统受干扰以后,其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雷达在受干扰较小时,有测量误差,但是仍能转入跟踪,当受干扰较大时,则导致测角、测距不稳而不能转入跟踪,甚至可能烧毁雷达中的高灵敏电路,使雷达难以短时间恢复工作。因此,在现代战争环境下,雷达面临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在硬打击条件下提高雷达的生存能力;二是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关键措施主要在于必须首先了解各种电子干扰的特性,同时在雷达研制阶段人为地引入模拟干扰背景及研究雷达对抗技术。因此本文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论述了作为干扰方式之一的压制干扰的原理、工作方式及其电路实现。

2.压制干扰的原理

压制干扰是在敌方雷达中注入干扰信号以使真实目标回波信号被干扰淹没的一种有源干扰方式。它主要通过在雷达的调谐频带上产生宽带或窄带的有源噪声信号,在空间辐射形成压制干扰环境,人为地把噪声传给雷达的接收机,增大其输入端的噪声水平,降低其信噪比,从而干扰雷达正常工作。从原理上说,由于压制干扰信号具有与雷达接收机内部噪声相似的特性,因而雷达接收机很难摆脱这种性质的有源干扰。针对不同的要求,压制干扰系统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干扰方式,在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工作方式:宽带干扰方式和窄带跟踪干扰方式。

2.1宽带干扰方式
宽带干扰方式又称为全波段干扰方式,它常用来覆盖雷达的整个调谐频带,它用来同时干扰所有处于这个频段内的雷达或干扰使用频率捷变或高分辨波形的雷达。它又可以分为三种工作方式:宽带噪声干扰、噪声闪烁于扰和扫频干扰。

2.1.1宽带噪声干扰方式
宽带噪声干扰方式主要采用发射不间断的大功率噪声信号,在空间形成压制干扰环境,从而提高对方雷达接收机的噪声水平。但是由于功率的分散将大大减小干扰功率谱密度,从而大大缩短了有效干扰距离。宽带干扰方式如图1所示。


图1宽带噪声干扰方式示意图

2.1.2闪烁干扰方式
闪烁干扰方式主要实现在空间形成时断时续的压制干扰环境。该工作方式不仅降低了干扰机本身的功率消耗,而且通过间断的大功率噪声发射,干扰雷达正常工作。其工作方式如图2所示,图中旬为噪声的中心频率。


图2闪烁干抗方式示意图

2.1.3扫频干扰方式
扫频干扰方式主要在雷达的整个调谐频带内重复进行点干扰,虽然此方式不能比宽带噪声干扰给出更多的平均功率,但是扫频干扰使每个雷达周期性地承担最大可能的功率。事实证明,通过调整扫描频率以保持雷达通带内的干扰时间约等于雷达发射脉冲宽度,扫频干扰方式在产生假目标方面是最有效的。并且对于扫描雷达,扫频干扰可产生足够可信赖的假目标。其工作方式如图3所示。


图3扫频干扰方式示意图

    

2.2窄带跟踪干扰方式

窄带跟踪干扰方式是~种点噪声干扰技术,它主要使干扰机辐射的窄带噪声信号带宽刚好宽到能有效地干扰雷达的工作频段,获得最大的干扰功率谱密度。该工作方式更容易烧毁雷达中的高灵敏电路,使对方雷达难以短时间内恢复工作。其工作方式见图4.


图4窄带跟踪干扰方式示意图

3.压制干扰的电路实现

本模拟系统设计了RS232串口程控与面板键盘操作两种控制方式,所有操作结果通过系统面板上的显示器显示。为了保证信号相参,系统采用中频和微波源分开体制,通过中频部分产生的中频信号输出,然后再经过变频处理调制到特定频段,再经射频处理模块得到相应的压制噪声信号。系统主要包括六大功能模块,原理框图见图5。

(1)噪声产生模块。
该模块主要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噪声源调制,解决了以往用模拟方法实现的噪声源带宽窄、控制难等技术难题。而且更加有利于不同带宽噪声的程控实现。

(2)噪声提取及变频模块。
针对不同雷达的工作频段,噪声提取及变频模块主要完成白噪声的分段提取,然后再经过变频处理生成相应频段的压制干扰信号。

(3)分系统控制器。
分系统控制器选用Amtd高性能单片机A髑9C5l,键盘和显示器控制采用Imel公司生产的通用可编程I/0接口器件82"/9.由于它本身可提供扫描信号,因而可代替微处理器完成键盘和显示器的控制,从而减轻了主机的负担。电路中采用了4×6矩阵键盘,为用户提供功能切换、输出通道切换及其干扰参数设置。这些参数主要包括噪声的带宽、闪烁频率、扫描波频率、衰减量等。

(4)射频处理模块。
射频处理模块主要完成功分、射频放大、衰减等功能。

(5)计算机远程控制模块。
计算机控制模块主要实现该系统的远程程控,通过RS232串口跟分系统控制模块连接。

(6)接收模块。
接收模块作为压制干扰模拟系统一个重要的部分,在窄带跟踪干扰方式中尤为重要。接收模块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窄带跟踪干扰的性能,本模块中由于采用了数字式鉴频电路,从而克服了鉴频精度低、鉴频带宽窄以及不易于程控等缺点,但是随着鉴频精度的提高,系统的反应时间相对滞后。所以高精度、高反应速度的鉴频电路正在迸一步的研究之中。

4.达到的技术指标

(1)闪烁重复频率:1Hz一30№,连续可调。
(2)扫描重复频率:1KI-lz~201W-lz,连续可调。
(3)射频输出功率:30dBm(可由具体要求决定)。
(4)射频输出功率衰减:30dB,步进ldB.
(5)扫频波调制方式:锯齿波、正弦波、三角波等。

5.结束语

随着干扰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领域的斗争会越来越激烈。雷达在突破传统体制的同时,在不断追求理论和技术上的新的进步,而这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雷达能在电磁斗争中取得优势,即在电子干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使雷达发现和跟踪目标。因此提高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一直是一个突出问题,然而这一切又离不开雷达在研制阶段重视抗干扰措施的改进。并且在对付有源压制干扰的同时,要加强雷达抗欺骗干扰措施的研究。本模拟系统作为干扰方式之一的压制干扰已经在雷达联调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源噪声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电力电子、电气设备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们在运行中产生的高密度、宽频谱的电磁信号充满整个空间,形成复杂的电磁环境。复杂的电磁环境要求电子设备及电源具有更高的电磁兼容性。于是抑制电磁干扰的技术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接地、屏蔽和滤波是抑制电磁干扰的三大措施,下面主要介绍在电源中使用的EMI滤波器及其基本原理和正确应用方法。

电源设备中噪声滤波器的作用

电子设备的供电电源,如220V/50Hz交流电网或115V/400Hz交流发电机,都存在各式各样的EMI噪声,其中人为的EMI干扰源,如各种雷达、导航、通信等设备的无线电发射信号,会在电源线上和电子设备的连接电缆上感应出电磁干扰信号,电动旋转机械和点火系统,会在感性负载电路内产生瞬态过程和辐射噪声干扰;还有自然干扰源,比如雷电放电现象和宇宙中天电干扰噪声,前者的持续时间短但能量很大,后者的频率范围很宽。另外电子电路元器件本身工作时也会产生热噪声等。

这些电磁干扰噪声,通过辐射和传导耦合的方式,会影响在此环境中运行的各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另一方面,电子设备在工作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电磁干扰噪声。比如数字电路是采用脉冲信号(方波)来表示逻辑关系的,对其脉冲波形进行付里叶分析可知,其谐波频谱范围很宽。另外在数字电路中还有多种重复频率的脉冲串,这些脉冲串包含的谐波更丰富,频谱更宽,产生的电磁干扰噪声也更复杂。

各类稳压电源本身也是一种电磁干扰源。在线性稳压电源中,因整流而形成的单向脉动电流也会引起电磁干扰;开关电源具有体积小,效率高的优点,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因为它在功率变换时处于开关状态,本身就是很强的EMI噪声源,其产生的EMI噪声既有很宽的频率范围,又有很高的强度。这些电磁干扰噪声也同样通过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污染电磁环境,从而影响其它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对电子设备来说,当EMI噪声影响到模拟电路时,会使信号传输的信噪比变坏,严重时会使要传输的信号被EMI噪声所淹没,而无法进行处理。当EMI噪声影响到数字电路时,会引起逻辑关系出错,导致错误的结果。

对于电源设备来说,其内部除了功率变换电路以外,还有驱动电路、控制电路、保护电路、输入输出电平检测电路等,电路相当复杂。这些电路主要由通用或专用集成电路构成,当受电磁干扰而发生误动作时,会使电源停止工作,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采用电网噪声滤波器可有效地防止电源因外来电磁噪声干扰而产生误动作。

图1电磁干扰信号示意图

图1电磁干扰信号示意图

图2电源滤波器的基本电路图

图2电源滤波器的基本电路图

另外,从电源输入端进入的EMI噪声,其一部分可出现在电源的输出端,它在电源的负载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压,成为电路产生误动作或干扰电路中传输信号的原因。这些问题同样也可用噪声滤波器来加以防止。

在电源设备中采用噪声滤波器的作用如下:
(1)防止外来电磁噪声干扰电源设备本身控制电
路的工作;
(2)防止外来电磁噪声干扰电源的负载的工作;
(3)抑制电源设备本身产生的EMI;
(4)抑制由其它设备产生而经过电源传播的EMI。

开关电源本身在工作时以及电子设备处于开关工作状态时,都会在电源设备的输入端出现终端噪声,产生辐射及传导干扰,也会进入交流电网干扰其它的电子设备,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抑制。在抑制EMI噪声的辐射干扰方面,电磁屏蔽是最好的方式。而在抑制EMI噪声的传导干扰方面,采用EMI滤波器是很有效的手段,当然应配合良好的接地措施。

在国际上各个国家都实行了严格的电磁噪声限制规则,如美国有FCC,德国有FTZ,VDE等标准。如电子设备不满足噪声限制规则,则产品就不能出售和使用。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在电源设备中必须要设计使用满足要求的电网噪声滤波器。

EMI噪声和滤波器的类型

在电源设备输入引线上存在二种EMI噪声:共模噪声和差模噪声,如图1所示。把在交流输入引线与地之间存在的EMI噪声叫作其共模噪声,它可看作为在交流输入线上传输的电位相等、相位相同的干扰信号,即图1的电压V1和V2。而把交流输入引线之间存在的EMI噪声叫作差模噪声,它可看作为在交流输入线传输的相位差180°的干扰信号,即图1中的电压V3。共模噪声是从交流输入线流入大地的干扰电流,差模噪声是在交流输入线之间流动的干扰电流。对任何电源输入线上的传导EMI噪声,都可以用共模和差模噪声来表示,并且可把这二种EMI噪声看作独立的EMI源来分别抑制。

在对电磁干扰噪声采取抑制措施时,主要应考虑抑制共模噪声,因为共模噪声在全频域特别在高频域占主要部分,而在低频域差模噪声占比例较大,所以应根据EMI噪声的这个特点来选择适当的EMI滤波器。

电源用噪声滤波器按形状可分为一体化式和分立式。一体化式是将电感线圈、电容器等封装在金属或塑料外壳中;分立式是在印制板上安装电感线圈、电容器等,构成抑制噪声滤波器。到底采用哪种形式要根据成本、特性、安装空间等来确定。一体化式成本高,特性较好,安装灵活;分立式成本较低,但屏蔽不好,可自由分配在印制板上。

噪声滤波器的基本结构

电源EMI噪声滤波器是一种无源低通滤波器,它无衰减地将交流电传输到电源,而大大衰减随交流电传入的EMI噪声;同时又能有效地抑制电源设备产生的EMI噪声,阻止它们进入交流电网干扰其它电子设备。

单相交流电网噪声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由集中参数元件组成的四端无源网络,主要使用的元件是共模电感线圈L1、L2,差模电感L3、L4,以及共模电容CY1、CY2和差模电容器CX。若将此滤波器网络放在电源的输入端,则L1与CY1及L2与CY2分别构成交流进线上两对独立端口之间的低通滤波器,可衰减交流进线上存在的共模干扰噪声,阻止它们进入电源设备。共模电感线圈用来衰减交流进线上的共模噪声,其中L1和L2一般是在闭合磁路的铁氧体磁芯上同向卷绕相同匝数,接入电路后在L1、L2两个线圈内交流电流产生的磁通相互抵消,不致使磁芯引起磁通饱和,又使这两个线圈的电感值在共模状态下较大,且保持不变。

差模电感线圈L3、L4与差模电容器CX构成交流进线独立端口间的一个低通滤波器,用来抑制交流进线上的差模干扰噪声,防止电源设备受其干扰。

图2所示的电源噪声滤波器是无源网络,它具有双向抑制性能。将它插入在交流电网与电源之间,相当于这二者的EMI噪声之间加上一个阻断屏障,这样一个简单的无源滤波器起到了双向抑制噪声的作用,从而在各种电子设备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噪声滤波器的主要设计原则

共模电感线圈使用的磁芯有环形、E形和U形等,材料一般采用铁氧体,环形磁芯适用于大电流小电感量,它的磁路比E形和U形长,没有间隙,用较少的圈数可获得较大的电感量,由于这些特点它具有较佳的频率特性。而E形磁芯的线圈泄漏磁通小,故当电感漏磁有可能影响其它电路或其它电路与共模电感有磁耦合,而不能获得所需要的噪声衰减效果时应考虑采用E形磁芯作成共模电感。

差模电感线圈一般采用金属粉压磁芯,由于粉压磁芯适用频率范围较低,在几十kHz~几MHz,其直流重叠特性好,在大电流应用时电感量也不会大幅下降,最适合作为差模电感。

图2中,电源噪声滤波器使用二种电容器,CX、CY1和CY2,它们在滤波器中的作用不同,还有不同的安全等级要求,因此其性能参数直接与滤波器的安全性能有关。

差模电容CX接在交流电进线两端,它上面除加有额定交流电压以外,还会叠加交流进线之间存在的各种EMI峰值电压。所以该电容器的耐压及耐瞬态峰值电压的性能要求较高,同时要求该电容器失效后,不能危及后面电路及人身安全。CX电容器的安全等级又分为X1和X2两类,X1类适用于一般场合,X2类适用于会出现高的噪声峰值电压的应用场合。

共模电容CY接在交流电进线与机壳地之间,要求它们在电气和机械性能上,应有足够大的安全余量,万一它们发生击穿短路,将使设备机壳带上危险的交流电,如设备的绝缘或接地保护失效,可能使操作人员遭受电击,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对CY电容器的容量要进行限制,使其在额定频率的电压下漏电流小于安全规范值。另外还要求其应有足够的耐压及耐瞬态高峰值电压的余量,并且万一发生电压击穿它应处于开路状态,而不会使设备机壳带电。

综上所述,在设计和选择电网噪声滤波器时,因为它们工作在高电压、大电流、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中,首先必须考虑所用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安全性能。对于电感线圈,其磁芯、绕线的材料,绝缘材料和绝缘距离、线圈温升等都应予重视。对于电容器,其电容种类、耐压、安全等级、容量、漏电流等都应优先考虑,特别要求选择经过国际安全机构安全认证的产品。

滤波器的安全性能参数

滤波器与漏电流

电网滤波器漏电流定义为:在额定交流电压下,滤波器外壳到交流进线任一端的电流。如果滤波器的所有端口与外壳之间是完全绝缘的,则漏电流的值,主要取决于共模电容CY的漏电流,即主要取决于CY的容量。由于滤波器漏电流的大小,涉及到人身安全,国际上各国对此都有严格的标准规定。对于220V/50Hz交流电网供电,一般要求噪声滤波器的漏电流小于1mA。

滤波器与试验电压

对于交流电网噪声滤波器,试验电压分为两种:一种是加在交流进线两端,即线—线试验电压。若电感线圈及引线是绝缘良好的,它主要取决于电容器CX的耐压;另一种是加在交流进线任一端与机壳地之间,即线—地试验电压。它主要取决于CY的耐压。

漏电流和试验电压都是噪声滤波器的安全性能参数,是滤波器中电感线圈、绝缘和电容器CX、CY安全性能的具体表现,并且与设备及人身安全紧密相关。因此在电网噪声滤波器的设计、生产和使用中,都要特别加以重视,把这些技术参数的认证和检验放在首位。

滤波器的技术参数及正确使用

(1)插入损耗是噪声滤波器的重要技术参数之一,在设计和选用时应予主要考虑。在滤波器的安全、常规电气性能、环境及机械等条件都满足要求时,应尽量选择插入损耗值大些。

插入损耗的定义如图3所示,当没接滤波器时,信号源输出电压为V1,当滤波器接入后,在滤波器输出端测得信号源的电压为V2。若信号源输出阻抗与接收机输入阻抗相等,都是50Ω,则滤波器的插入损耗为:
IL=20log(V1/V2)(1)

图3插入损耗的定义

图3插入损耗的定义

图4滤波器网络结构的选择

图4滤波器网络结构的选择

图5公共阻抗耦合的等效电路

图5公共阻抗耦合的等效电路

因为电源噪声滤波器能衰减共模和差模噪声,所以它即有共模插入损耗,又有差模插入损耗。

但在实际选用滤波器时,应注意产品手册给出的插入损耗曲线,都是按照标准规定,在其输入和输出阻抗都为50Ω条件下测得的。因为实际的滤波器两端阻抗不一定在全频率范围内是50Ω,所以它对EMI信号的衰减,并不等于产品手册中给出的插入损耗值。特别当使用安装不当时,还会远远小于标准给定的插入损耗。

(2)电源噪声滤波器是一种具有互易性的无源网络。在实际应用中为使它有效地抑制噪声应合理配接。按图4所示组合来选择滤波器的网络结构和参数,才能得到较好的EMI抑制效果。

当滤波器的输出阻抗与负载阻抗不相等时,在此端口上会产生反射,两个阻抗相差越大,端口产生的反射也越大。当滤波器两端阻抗都与外部阻抗不相等时,则EMI信号将在其输入和输出端都产生反射。这时电源滤波器对电磁干扰噪声的衰减,就与滤波器固有的插入损耗和反射损耗有关,可利用这点更有效地抑制电磁干扰噪声。在实际设计和选择使用EMI滤波器时,要注意滤波器阻抗的正确连接,以造成尽可能大的反射,使滤波器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造成较大的阻抗失配,从而得到更好的电磁干扰抑制性能。

(3)在电源滤波器的实际应用中,要求其外壳与系统地之间有良好的电气连接,且应使接地线尽量短,因为过长的接地线会加大接地电阻和电感,而严重削减滤波器的共模抑制能力,同时也会产生公共接地阻抗耦合的问题。如图5所示,接地线过长,则滤波器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公共耦合阻抗Zg也过大,负载上电压为:
V0=VZ+Vg=VZ+(Ii-IO)Zg(2)

式中:Ii为滤波器交流输入电路的噪声电流;

IO为滤波器输出电路的噪声电流。

由式(2)可知,电磁干扰信号经过滤波器衰减后,在输出端的噪声电流大大小于输入端的噪声电流,即公共接地阻抗引起的压降(Ii-IO)Zg将很大,在Zg上将产生一个很高的电磁干扰电压,经过公共接地回路耦合到滤波器的输出端,从而大大减弱噪声滤波器对EMI噪声的抑制能力。

减小公共阻抗耦合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助设备的电磁屏蔽,把噪声滤波器的输入端与输出端隔离开,同时滤波器的接地线要尽量短,这样既把滤波器输入与输出端间存在的电磁耦合降到最低程度,又不破坏设备的屏蔽结构对于电磁干扰噪声的抑制作用。

理想的电源噪声滤波器安装方式如图6所示。

(4)综上所述,电源噪声滤波器的使用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滤波器应尽量靠近设备交流电入口处安装,应使未经过滤波器的交流进线在设备内尽量短;
②滤波器中的电容器引线应尽可能短,以免引线感抗和容抗在较低频率上产生谐振;
③滤波器接地线上有大的电流流过,会产生电磁辐射,应对滤波器进行良好的屏蔽和接地;
④滤波器的输入线和输出线不能捆扎在一起,布线时尽量增大其间距离,以减小它们之间的耦合,可加隔板或屏蔽层。

图6滤波器的正确安装方法

图6滤波器的正确安装方法

结语

电磁干扰滤波器的设计和选用,主要依据噪声干扰特性和系统电磁兼容性的要求,在了解电磁干扰的频率范围,估计干扰的大致量级的基础上进行。首先要了解滤波器的使用环境(使用电压、负载电流、环境温湿度、振动冲击、安装方式和位置等),要重点考虑其安全性能参数,因为关系到设备及人身安全。还要使滤波器对EMI噪声产生最佳的抑制效果。应根据接入电路的要求,以产生最大阻抗不匹配的原则来选择滤波器的网络结构和参数。为了获得最佳的电磁噪声衰减特性,滤波器应该正确地安装在电子设备上。

单片机设计过程中如何摆脱电磁干扰

单片机设计过程中如何摆脱电磁干扰?

对于新手来说,在单片机的电路设计中可能不会很注意电路设计中电磁干扰对设计本身的输入输出的影响,但是对于一个电子工程师来说其中的厉害关系就不言而喻了,它不仅关系了单片机在控制在中的能力和准确度,还关系到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

对电磁干扰的设计我们主要从硬件和软件方面进行设计处理,下面就是从单片机的PCB设计到软件处理方面来介绍对电磁兼容性的处理。

一、影响EMC的因数

1.电压

电源电压越高,意味着电压振幅越大,发射就更多,而低电源电压影响敏感度。

2.频率

高频产生更多的发射,周期性信号产生更多的发射。在高频单片机系统中,当器件开关时产生电流尖峰信号;在模拟系统中,当负载电流变化时产生电流尖峰信号。

3.接地

在所有EMC题目中,主要题目是不适当的接地引起的。有三种信号接地方法:单点、多点和混合。在频率低于1MHz时,可采用单点接地方法,但不适宜高频;在高频应用中,最好采用多点接地。混合接地是低频用单点接地,而高频用多点接地的方法。地线布局是关键,高频数字电路和低电平模拟电路的接地电路尽不能混合。

4.PCB设计

适当的印刷电路板(PCB)布线对防止EMI是至关重要的。

5.电源往耦

当器件开关时,在电源线上会产生瞬态电流,必须衰减和滤掉这些瞬态电流。来自高di/dt源的瞬态电流导致地和线迹“发射”电压,高di/dt产生大范围的高频电流,激励部件和线缆辐射。流经导线的电流变化和电感会导致压降,减小电感或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可使该压降最小。

二、对干扰措施的硬件处理方法

1.印刷线路板(PCB)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PCB是单片机系统中电路元件和器件的支撑件,它提供电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PCB的密度越来越高。PCB设计的好坏对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影响很大,实践证实,即使电路原理图设计正确,印刷电路板设计不当,也会对单片机系统的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假如印刷电路板的两条细平行线靠的很近,会形成信号波形的延迟,在传输线的终端形成反射噪声。因此,在设计印刷电路板的时候,应留意采用正确的方法,遵守PCB设计的一般原则,并应符合抗干扰的设计要求。要使电子电路获得最佳性能,元器件的布局及导线的布设是很重要的。

2.输入/输出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在单片机系统中输进/输出也是干扰源的传导线,和接收射频干扰信号的拾检源,我们设计时一般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①采用必要的共模/差模抑制电路,同时也要采取一定的滤波和防电磁屏蔽措施以减小干扰的进进。

②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各种隔离措施(如光电隔离或者磁电隔离),从而阻断干扰的传播。

3.单片机复位电路的设计

在的单片机系统中,看门狗系统对整个单片机的运行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由于所有的干扰源不可能全部被隔离或往除,一旦进进CPU干扰程序的正常运行,那么复位系统结合软件处理措施就成了一道有效的纠错防御的屏障了。常用的复位系统有以下两种:

①外部复位系统。外部“看门狗”电路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用专门的“看门狗”芯片来搭建。然而,他们各有优缺点,大部分专用“看门狗”芯片对低频“喂狗”信号不能响应,而高频“喂狗”信号都能响应,使其在低频“喂狗”信号下产生复位动作而在高频的“喂狗”信号下不产生复位动作,这样,假如程序系统陷进一个死循环,而该循环中恰巧有着“喂狗”信号的话,那么该复位电路就无法实现它的应有的功能了。然而,我们自己可以设计一个具有带通的“喂狗”电路和其他复位电路构成的系统就是一个很有效外部监控系统了。

②现在越来越多的单片机都带有自己的片上复位系统,这样用户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其内部的复位定时器了,但是,有一些型号的单片机它的复位指令太过于简单,这样也会存在象上述死循环那样的“喂狗”指令,使其失往监控作用。有一些单片机的片上复位指令就做的比较好,一般他们把“喂狗”信号做成固定格式的多条指令依顺序来执行,假如有一定错误则该“喂狗”操纵无效,这样就大大进步了复位电路的可靠性。

4.振荡器

大部分的单片机都有一个耦合于外部晶体或陶瓷谐振器的振荡器电路。在PCB上,要求外接是电容、晶体或陶瓷谐振器的引线越短越好。RC振荡器对干扰信号有潜伏的敏感性,它能产生很短的时钟周期,因而最好选晶体或陶瓷谐振器。另外,石英晶体的外壳要接地。

5.防雷击措施

室外使用的单片机系统或从室外排挤引进室内的电源线、信号线,要考虑系统的防雷击题目。常用的防雷击器件有:气体放电管、TVS(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ion)等。气体放电管是当电源的电压大于某一数值时,通常为数十V或数百V,气体击穿放电,将电源线上强冲击脉冲导进大地。TVS可以看成两个并联且方向相反的齐纳二极管,当两端电压高于某一值时导通。其特点是可以瞬态通过数百乃上千A的电流。

三、对干扰措施的软件处理方法

电磁干扰源所产生的干扰信号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比如在一些电磁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是无法完全消除的,终极将会进进CPU处理的的核心单元,这样在一些大规模集成电路经常会受到干扰,导致不能正常工作或在错误状态下工作。特别是像RAM这种利用双稳态进行存储的器件,往往会在强干扰下发生翻转,使原来存储的“0”变为“1”,或者“1”变为“0”;一些串行传输的时序及数据会因干扰而发生改变;更严重的会破坏一些重要的数据参数等;造成的后果往往是很严重的。在这种情况下软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的高低。

1. 程序会由于电磁干扰大致会一下几种情况:

①程序跑飞。

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干扰结果,一般来说有一个好的复位系统或软件帧测系统即可,对整个运行系统的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②死循环或不正常程序代码运行。

当然这种死循环和不正常程序代码并非设计职员有意写进的,我们知道程序的指令是由字节组成的,有的是单字节指令而有的是多字节指令,当干扰产生后使得PC指针发生变化,从而使原来的程序代码发生了重组产生了不可猜测的可执行的程序代码,那么,这种错误是致命的,它会有可能会往修改重要的数据参数,有可能产生不可猜测的控制输出等一系列错误状态。

2.对重要参数储存的措施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错误检测与纠正来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根据检错、纠错的原理,主要思想是在数据写进时,根据写进的数据天生一定位数的校验码,与相应的数据一起保存起来;当读出时,同时也将校验码读出,进行判决。假如出现一位错误则自动纠正,将正确的数据送出,并同时将改正以后的数据回写覆盖原来错误的数据;假如出现两位错误则产生中断报告,通知CPU进行异常处理。所有这一切动作都是靠软件设计自动完成的,具有实时性和自动完成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大大进步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从而进步系统的可靠性。

检错与纠错原理:

首先来看看检错和纠错的基本原理。进行差错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在信息码组中以一定规则加进不同方式的冗余码,以便在信息读出的时候依靠多余的监视码或校码码来发现或自动纠正错误。

针对误码发生的特点,即错误发生的随机性和小概任性,它几乎总是随机地影响某个字节中的某一位(bit),因此,假如能够设计自动纠正一位错误,而检查两位错误的编码方式。就可以大大进步系统的可靠性。

3.对RAM和FLASH(ROM)的检测

在编制程序时我们最好是写进一些检测程序来测试RAM和FLASH(ROM)的数据代码,看有无发生错误,一旦发生要立即纠正,纠正不了的要及时给出错误指示,以便用户往处理。

另外,在编制程序时加进程序冗余是不可缺少的。在一定的地方加进三条或三条以上NOP指令对程序的重组有着很有效防止作用。同时,在程序的运行状态中要引进标志数据和检测状态,从而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产生。

电磁干扰的种类及三大要素

电磁干扰的种类及三大要素

电磁干扰(EMI) 是干扰电缆信号并降低信号完好性的电子噪音,EMI通常由电磁辐射发生源如马达和机器产生的。
电磁干扰是人们早就发现的电磁现象,它几乎和电磁效应的现象同时被发现,1981年英国科学家发表“论干扰”的文章,标志着研究干扰问题的开始。1989年英国邮电部门研究了通信中的干扰问题,使干扰问题的研究开始走向工程化和产业化。

自从电子系统降噪技术在70年代中期出现以来,主要由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1990年和欧盟在1992提出了对商业数码产品的有关规章,这些规章要求各个公司确保它们的产品符合严格的磁化系数和发射准则。符合这些规章的产品称为具有电磁兼容性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干扰 - 种类

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有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两种。

传导干扰是指通过导电介质把一个电网络上的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辐射干扰是指干扰源通过空间把其信号耦合(干扰)到另一个电网络。

在高速PCB及系统设计中,高频信号线、集成电路的引脚、各类接插件等都可能成为具有天线特性的辐射干扰源,能发射电磁波并影响其他系统或本系统内其他子系统的正常工作。

电磁干扰 - 三要素

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表明,不管复杂系统还是简单装置,任何一个电磁干扰的发生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首先应该具有干扰源;其次有传播干扰能量的途径和通道;第三还必须有被干扰对象的响应。在电磁兼容性理论中把被干扰对象统称为敏感设备(或敏感器)。

因此干扰源、干扰传播途径(或传输通道)和敏感设备称为电磁干扰三要素。

2.1、干扰源分类

干扰源的分类方法很多。

2.1.1、一般说来电磁干扰源分为两大类:自然干扰源与和人为干扰源。

自然干扰源主要来源于大气层的天电噪声、地球外层空间的宇宙噪声。他们既是地球电磁环境的基本要素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无线电通讯和空间技术造成干扰的干扰源。自然噪声会对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运行产生干扰,也会对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发射产生干扰。

人为干扰源是有机电或其他人工装置产生电磁能量干扰,其中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发射电磁能量的装置,如广播、电视、通信、雷达和导航等无线电设备,称为有意发射干扰源。另一部分是在完成自身功能的同时附带产生电磁能量的发射,如交通车辆、架空输电线、照明器具、电动机械、家用电器以及工业、医用射频设备等等。因此这部分又成为无意发射干扰源。

2.1.2、从电磁干扰属性来分,可以分为功能型干扰源和非功能性干扰源。

功能性干扰源系指设备实现功能过程中造成对其他设备的直接干扰;非说功能性干扰源是指用电装置在实现自身功能的同时伴随产生或附加产生的副作用,如开关闭合或切断产生的电弧放电干扰。

2.1.3、从电磁干扰信号频谱宽度,可以分为宽带干扰源和窄带干扰源。

他们是相对于指定感受器的带宽大或小来加以区别的。

干扰信号的带宽大于指定感受器带宽的成为宽带干扰,反之称为窄带干扰源。

2.1.4、从干扰信号的频率范围来分

可以把干扰源分为工频与音频干扰源(50Hz及其谐波)、甚低频干扰源(30Hz以下)、载频干扰源(10kHz~300kHz)、射频及视频干扰源(300kHz)、微波干扰源(300MHz~100GHz)。

2.2、电磁干扰传播途径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一般也分为两种:即传导耦合方式和辐射耦合方式。

任何电磁干扰的发生都必然存在干扰能量的传输和传输途径(或传输通道)。通常认为电磁干扰传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传导传输方式;另一种是辐射传输方式。因此从被干扰的敏感器来看,干扰耦合可分为传导耦合和辐射耦合两大类。

传导传输必须在干扰源和敏感器之间有完整的电路连接,干扰信号沿着这个连接电路传递到敏感器,发生干扰现象。这个传输电路可包括导线,设备的导电构件、供电电源、公共阻抗、接地平板、电阻、电感、电容和互感元件等。

辐射传输是通过介质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干扰能量按电磁场的规律向周围空间发射。常见的辐射耦合由三种:1. 甲天线发射的电磁波被乙天线意外接受,称为天线对天线耦合;2. 空间电磁场经导线感应而耦合,称为场对线的耦合;

3.两根平行导线之间的高频信号感应,称为线对线的感应耦合。

在实际工程中,两个设备之间发生干扰通常包含着许多种途径的耦合。正因为多种途径的耦合同时存在,反复交叉耦合,共同产生干扰,才使电磁干扰变得难以控制。

2.3、敏感设备

敏感设备是对干扰对象总称,它可以是一个很小的元件或一个电路板组件,也可以是一个单独的用电设备甚至可以是一个大型系统。

2.4 电磁干扰防护

电磁干扰也是变频器驱动系统的一个主要问题。在许多国家,尤其在欧洲,对任何系统可能散发的电磁干扰有严格的限制。由于谷轮数码涡旋™压缩机的加载和卸载是机械操作,谷轮数码涡旋™系统产生的电磁干扰可忽略不计。这一独特的特性,不仅使数码系统无需昂贵的电磁抑制电子装置,也增加了其可靠性和简易性。对电站、广播、电视、通信、导航、精密设备、医院、地铁控制装置等场所更适用,更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