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深圳市品慧电子有限公司!
全国统一服务电话:(+86)-755-2950 0800
品慧电子 > 与可穿戴设备相关的内容
联系品慧电子
  • 电话:+86-0755-2950 0800
  • 传真:+86-0755-2973 8675
  • 微信:联系客服
  • QQ:800009589
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的关系及发展猜想

在创新传媒举办的“可穿戴设备大爆发”系列活动上,著名科技评论人王自如表示,智能手机已成了红海,可穿戴设备迎来新的机会,可穿戴设备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们对新事物的容忍度较高。因此建议可穿戴设备创业者不能做成大而全,最关键的因素是发挥可穿戴设备作为手机延展的功能,替换手机一些功能。

可穿戴设备能否形成规模产业

技术的成熟与硬件的升级换代,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驱动力。行家认为目前的技术水平毫无悬念,完全可以支持产业发展。尤其是苹果智能手机这一跨时代的产品的推出,带了很好的头,成为驱动力。他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速度可能没智能手机那么快,但大势不可挡。目前iOS和Android两大平台的开放为可穿戴设备产业规模化成为可能。

从产业需求来说,著名科技评论人王自如认为在功能机时代,手机就是通话和发短信,9个按键。在*上市之前,没有人觉得手机要是触控的。这种大需求、大趋势是需要人去挖掘的。所以要引领潮流,要有一个领先的公司去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穿戴式设备的火热不仅带动了本行业本身的发展,更带动了上游、下游产业链,就像手机的发展带动了电池、显示技术的发展那样,可穿戴设备成为交互方式的一种新诉求——更加人性化的诉求。同时王自如也指出,产业形成和产业繁荣是两个概念,有待研究。

德迅投资总监邓海韬从投资角度,纯的硬件或纯的软件都不是未来趋势,未来肯定是软硬结合的。尽管大部分原来投资互联网的投资人普遍表示对硬件创新应用看不太懂,还处于旁观状态,但已有投资圈开始试水投资一些硬件创新项目。如果项目确实有市场需求,且团队对软件和硬件都了解,他们会考虑投资。

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结合的N种猜想业界有不同的观点,认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两者结合可能会出现颠覆,延伸,分割等多种可能。科通芯城营销副总裁刘宏蛟认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未来会不会被取代,可以肯定的是趋势是产业的融合和跨界,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想一:未来可穿戴设备将会取代智能手机

德迅投资投资总监邓海韬认为未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创新硬件最终真的可能颠覆智能手机。

猜想二:可穿戴设备只在某些方面是智能手机的补充

宇龙酷派高级工程师王志刚在线上发言,他认为智能手机已发挥到极致,可通过可穿戴设备把手机功能做进一步的提升,实现硬件创新。硬件将在信息传输、肢体感知等领域作为智能手机的有益补充,但智能手机将仍是主体。

猜想三:以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硬件创新将分割智能手机应用

科技评论人王自如认为,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有三点,同步、管理和人机交互。同步是把可穿戴设备获取的人体数据随时随地的体现在手机上,获取有价值信息;管理是把同步获得的数据通过手机传到后台服务器上,并进行分析,给出建议,以便用户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人机交互就是让设备与人的交互更加智能化。昆天科微电子市场部副总裁洪炳坤认为未来可能会有包括INWATCH,GOOGLE GLASS在内的应用于信息传输,肢体感知等人机交互的多种硬件创新设备。智能手机可能会回到最初的原始状态,用于电话接听,而包括手机和多种硬件创新设备在内的多种设备组合则依据不同人的喜好而异。

硬件创业的三大门槛与会嘉宾认为可感知领域,健康领域是被看好的硬件创新的应用领域。大公司可以做大应用,小公司创业,一定要集中在某个细分领域,每一个应用场景就是一个创业机会,而且一定要从用户体验出发,满足用户需求。

与会嘉宾认为硬件创业在技术上是没有门槛的,但有三大门槛是值得重视:一是系统性思维方式;二是好的用户体验;三是供应链资源。

创业者不要把可穿戴设备做成了手机

王自如认为可穿戴设备的创业机会远远大于手机的机会,手机已成了红海。可穿戴设备的机会,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们对新事物的容忍度较高。建议可穿戴设备创业者不能做成大而全,最关键的因素是发挥可穿戴设备作为手机延展的功能,替换手机一些功能。“当成手机去做,绝对是错的。”而且,现阶段的卡位非常重要,就跟互联网企业做手机卡位一样,要在消费者脑子里面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有市场。

热门APP延伸周边硬件

邓海韬认为在中国,硬件创新不需要颠覆式的创新,像谷歌眼镜那样的硬件创新在中国可能难以普及。中国用户能认可的更多是一些习以为常的硬件的微创新,如电视上的“盒子”;充电宝加上WIFI和分享功能成为新的智能终端;音响具备无线传输和蓝牙功能等。

现在硬件升级唯一的机会是在移动互联网app的基础上做硬件。最近很火的美图秀秀手机正好佐证这个观点。如果唱吧推出唱吧麦克风,或者唱吧蓝牙音响,相信也会卖得火热。微信刚刚推出了微信蓝牙耳机,肯定会火起来,原因是基于的软件海量的用户基础。

2014年可穿戴设备排行榜

wearable.co.uk 向 44 位可穿戴科技专家发出调查:市面上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当中,如果你只能选三款,你会怎么选?根据他们的回答,有了2014年可穿戴设备排行榜:

1.Google Glass(12 票)- 智能眼镜

2.Pebble(5 票)- 智能手表

3.Oculus Rift(4 票)- 虚拟现实

4.NFC 指环(4 票)- 指环

5.iWatch(3 票)- 智能手表

6.Misfit Shine(2 票)- 个人健康

此外上榜的还有:OMSignal、Memi、Hexoskin、Recon Snow2、Kiwi Move、MetaWatch Meta、Nike FuelBand、Neptune Pine、Auro Dream、Nymbi Band 等。

榜单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专家们还分享了自己这么选的理由,比如,社交媒体营销战略师、已是 Google Glass Explorer 一员 的 Glen Gilmore 的回答就很有趣:

1.Oculus Glass:希望将 Google Glass 与 Facebook 旗下的 Oculus 合二为一:既能捕捉眨眼、说话等动作,也能进入到虚拟现实的世界。作为一个 Explorer,我对 Google Glass 的联网情况非常失望,功能上也是。我觉得目前人们还难以意识到可穿戴科技究竟要怎样才能产生颠覆式体验,但我至少感觉,头戴式、与虚拟现实完美融合的可穿戴技术将会令人非常兴奋。

2.iWatch:如果苹果能推出具有设计感又功能强大的智能手表那就最好了。我目前在用着 Pebble,体验不错,但是它没有苹果设备那种深入的“直觉感”——一切操作都符合人性,自然、无缝。苹果作为用户体验和设计的大师,绝对具备颠覆业界的潜力。

3.Wellness Band:它能做的比 FitBit 更多,可以更深入地监测用户的生理状况,并在必要的时刻发出警告,甚至自动联系紧急医疗服务。我个人非常希望智能手表能够整合这种功能。

目前出炉的2014年可穿戴设备排行榜对中国的可穿戴设备生产厂商带来什么样的思考呢?

可穿戴设备市场:中国将成为可穿戴设备最大市场

NPD DisplaySearch发表研究报告指出,穿戴式装置市场于2013年起飞,市场成长动能可望拉升今年(2014)全球出货量达4,800万台,2015年达9,200万台,年增92%;2020年达到1.53亿台。报告并认为,自2014年起,中国大陆将因消费者对穿戴式装置的应用热潮启动,以及在相关厂商不断提升功能并降低售价的推动下,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可穿戴手环

报告预测,穿戴装置市场的型态会类似像过去的DVD、液晶电视、智慧手机及其他数位消费性产品,将随着三星、LG等大规模具成本优势的制造商进入,进而压低价格及利润。同时,来自中国大量的设计与制造厂商以及供应链的快速发展,如晶片厂商与显示器制造商的快速投入,将是产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DisplaySearch表示,中国消费者对于健康管理的重视,以及应用软体的快速发展,将刺激配戴式追踪装置的快速发展,亦将激励可与智慧手机互相连结的智慧手表需求快速成长;据预测,中国的配戴式追踪装置需求将由2014年的1,500万台成长至2020年的3,800万台;而智慧手表将由2014年的1,200万台成长至2020年的4,800万台,并自2014年起超越北美,持续引领全球穿戴式市场的需求。

DisplaySearch并针对美国、日本、德国、中国与英国共计2,500位智慧手机持有者进行调查,在「预计未来一年内将购买穿戴式装置」的调查中,以中国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最为强烈,未来一年将购买Fitness Tracker(个人健康活动追踪器)的比例高达55%,而将会购买智慧手表的比例也达到40%;更有趣的是在智能眼镜(Smart Glasses)的部分,中国大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为全球最高、超过30%。

可穿戴设备市场将迎来大规模的市场整合

可穿戴设备未来美好前景预测造成“高速公路”拥塞,同质化严重,而且目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产品并不多,可穿戴设备市场期待更多的创新与资源的整合。

近日,爱德风投(EDventure Holdings)董事会主席、著名天使投资人埃丝特·戴森(Esther Dyson)日前在彭博社举办的Next Big Thing峰会上表示,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比较拥挤,不久将会有一轮资源整合的浪潮席卷这个新兴产业。

可穿戴设备科幻图

戴森指出,尽管可穿戴设备市场已经发展到商业化阶段,但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功能都集中在记录步数、估算消耗的热量以及跟踪用户的睡眠质量等方面,同时,虽然可穿戴设备能够跟踪记录许多用户的活动数据,但是这些数据最终却难以帮助人们针对自己的生活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改变,所以许多人在使用这些产品数月后便将其束之高阁,今年1月份曾有报告称有三分之一的用户在购买可穿戴设备之后6个月内即停止使用,所以这个市场急需出现一家或几家大型企业对其进行资源整合,保证这个新兴产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而对于可穿戴设备厂商来说,这些产品的利润实际上是非常低的,这也是耐克在前不久宣布裁减可穿戴硬件团队的主要原因。

戴森表示,可穿戴设备需要内置更多的传感器才能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例如可以在不刺破皮肤的情况下对佩戴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控等,这种能够持续对佩戴者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跟踪的产品未来可能会成为可穿戴设备领域的重要分支。

另一位天使投资人罗恩·康韦(Ron Conway)在同一天的会议上也指出,近期有不少传闻称将有多家科技企业推出类似智能手表的可穿戴设备,这些设备除了拥有查看手机邮件和接打电话的能力之外,还能够对佩戴者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康韦认为这将有望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主要发展方向。

Bluetooth Smart促进可穿戴设备将在2014年展现爆发性成长
Bluetooth Smart市场起飞

根据业界专家预测,2014年将会有无数新型的智慧手表与其它可穿戴运算产品进入市场。iOS7最近推出的改良功能,增强对于智慧手表等设备的支援,同时,Android 4.3 Jelly Bean也支援Bluetooth Smart功能,这意味着Bluetooth Smart技术可望成为使这种全新电子产品的真正价值迅速导入消费市场的关键。

根据ABI Research研究预测,智慧手表等可穿戴运算设备将在2014年展现爆发性成长,2018年的出货量还将突破4.85亿台。新一代蓝牙解决方案── Bluetooth Smart,对于这一波可穿戴运算设备的崛起具有重要的影响──透过这项低功耗的技术,使得设备和设备、设备与应用之间能够长时间的进行资料传输。

本文将从连接性、灵活性与​​电源管理特性等方面探讨Bluetooth Smart平台解决方案的优势,以及其如何加速硬体设计与软体开发,从而促进针对智慧型手机用户的可穿戴设备成长及其新一轮的发展。

为什么采用Bluetooth Smart?

Bluetooth Smart技术(通常被称为蓝牙低功耗技术)使先前受限于功耗、尺寸及无线数据通讯标准复杂性的应用实现了低功耗连接以及小量的数据传输,适用于需要较长电池寿命的消费电子产品(执行功耗低),并可相容于最新版智慧型手机和平板电脑。

Bluetooth Smart采用蓝牙4.0标准,其功耗与先前的标准蓝牙技术版本相较降低了10到20倍。即使射频长时间关闭,设备仍可保持连线状态,一旦侦测到数据便可迅速启动蓝牙功能。因此Bluetooth Smart可为设备提供更长的电池寿命。

Bluetooth Smart促进了消费电子产业多项重要创新产品开发,包括新款手势电视遥控器、手表、运动器材、健康与保健感测器以及家庭自动化产品等。Bluetooth Smart还催生了一系列创新的应用配件,即具备配对应用程式的附属配件开发。透过使用软体API,基于Apple iOS 作业系统等的Bluetooth Smart Ready产品使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出能以标准方式与Bluetooth Smart配件进行通讯的应用程式。

Bluetooth Smart技术使开发人员无需等待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IG)开发并认证标准规格,便可开发相关应用程式及配件,创造能与智慧型手机实现无缝连接的创新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备丰富的用户介面与卓越的连接性能,而且支援电池续航时间长达几年的精巧配件。

表1比较所有蓝牙核心规格版本的数据速率。蓝牙技术联盟推出的蓝牙4.0(现商标更名为Bluetooth Smart)使物联网的实现成为可能,因而将数十亿需求较长电池寿命的家电、设备及机器成功导入互连世界。

创造智慧手表应用

智慧手表提供简单计时功能,同时也是兼具数学运算、独特定时模式以及游戏、多媒体简讯、电话提醒、近接感应等复杂应用的数位腕表。作为智慧型手机的一款强大配件,智慧手表能够提供创新的用户资讯与互动体验。例如,智慧手表能够显示用户运动消耗的卡路里以及运动前与运动后的心率;智慧手表还可帮助用户查找手机的位置,通知用户钱包遗落在家中……,Bluetooth Smart使无数应用成为可能。

图1说明智慧手表不仅可与智慧型手机,还可与磅秤、计步器、温度计以及其它设备进行通讯,因而提供有价值的资讯。智慧手表还可作为游戏控制器与遥控器。





图1:智慧手表与各种设备进行通讯。
蓝牙平台技术创造智慧手表

基础智慧手表的主要元件包括一个Bluetooth Smart晶片、一个微控制器以及一个液晶显示萤幕。例如:CSR μEnergy CSR101x系列设备平台可提供一个单模蓝牙低功耗射频晶片、一个16位元整合处理器与128KB记忆体,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同时控制所有周边设备。液晶显示萤幕用于向用户显示资讯,而且一般都具备电容/电阻式触控功能,因此无需设计实体按键。液晶显示萤幕的触控功能大幅提升了用户体验,只需透过简单的触控、点选及滑动,便可操控手表上的各种应用程式。微控制器经由I 2 C或SPI等串列汇流排与液晶显示萤幕进行通讯。此外,智慧手表还可设置扬声器或压电式鸣蜂器,因而提供闹铃等提醒功能。

图2:基础智慧手表元件方块图。

图3展示如何透过整合一个微处理器创造出可扩充的平台。微处理器可提供增强的处理能力以及扩展的I/O埠,因而支援在产品设计中设置更多感测器(如气压感测器),以及周边设备(如具备定位功能的GPS);同时,透过整合微处理器,该解决方案可执行更复杂的数据处理演算法,还可使用具备大量绘图介面的作业系统。微控制器透过串列汇流排利用简单标准的控制协议与CSR101 x设备进行通讯。

图3:高阶智慧手表元件方块图。

蓝牙规格使用案例

图4为Bluetooth Smart使用的非同步主从式架构。伺服器储存等待分享的数据,并将数据源保存在资料库中,称作'属性'。客户端及伺服器透过属性协议进行数据交换。

图4:Bluetooth Smart主从式架构。

伺服器上的数据以服务型样式进行管理。这些数据可进行索引、交替并执行定义行为,只需设置相同的先决条件就能产生同样的结果。服务可定义伺服器行为,但无法指定客户端行为。这些皆由'规格'决定。

标准规格规定了如何运用服务建置相关应用程式与使用案例,并决定用户端行为的高层定义。蓝牙技术联盟定义了相关指令,并列出了所有服务和规格。

智慧手表支援蓝牙技术联盟制订的所有规格,以下内容概述每一个规格的使用案例:

* 通知提醒规格─手表与智慧型手机连接后,可接听手机来电,查看未接来电、邮件、简讯及多媒体简讯等,同时还可阅读手机所接收的未读通知。虽然可能无法显示简讯的全部内容,但至少会显示发话者/简讯传送者的具体身份资讯

* 血压规格─使手表能够从非侵入式血压感测器获取血压测量及其它数据

* 自行车速度和踏频规格─使手表从自行车速度和踏频感测器中撷取自行车速度以及车轮转数等相关数据

* '找到我'规格─按下手表按钮使远方对应设备发出警示,例如智慧型手机或密钥卡

* 血糖规格─使手表从葡萄糖感测器撷取血糖测量及其它数据

* 心率规格─使手表从心率感测器撷取相关数据

* 电话状态通知规格─使手表接取智慧型手机,因而更改并控制手机铃声设置及状态通知

* 近距离感应规格─该规格一旦侦测到手表离开或靠近对等设备,便会触发警示系统。警示系统可能进一步引发其它功能,例如进入房屋时,电灯自动打开;当孩子走失时发出警报等

* 跑步速度与步调规格─使手表取得跑步速度与步调感测器以撷取瞬时速度、步调与步长等相关数据

* 时间规格─使手表从对等设备中撷取日期、时间及其它相关资讯,包括时区、夏日时制等。这个应用案例很特别(但不适用于腕表),可使家中未内建即时时脉功能的钟表与其它计时工具显示日期与时间。

在最近发布的iOS7系统中,苹果公司新增了一项可与苹果通知中心(ANCS)互动的应用服务,使智慧手表能够将显示在iOS下拉选单中的事件通知给用户。用户还可将iOS7设备上执行的所有app中的通知推送至其智慧型手机。

电池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电池使用寿命对于一款产品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表2列出现有可穿戴设备目前使用的电池化学成分。然而,随着智慧手表等可穿戴运算设备功能增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等替代材料也逐渐被使用,其充电电压可高达4.2V。


作者:Paul Williamson,CSR低功耗无线产品总监;Nitin Gupta,CSR总工程师
蓝牙技术牵手移动医疗的前景:云健康日志

这不是科幻,这就是我们将要过的生活:

在家中,戴在手上的手环能每天记录下你的心率、行走距离和消耗的卡路里,并监测你的睡眠质量;

家里的健康秤能记录你每天的体重变化;

便携式血糖监测仪能随地监测你的血糖水平。

而这所有的数据,都会同步到云端,生成你的“健康日志”。在医院里,便携式贴片或腕带可以在不影响病人日常活动的情况下无间断采集数据,无间断监视可以捕捉到病人的间歇性和偶发性病症。而这一切数据的传输,通过蓝牙技术就可以实现。

在日前刚落幕的亚洲蓝牙技术大会上,蓝牙技术联盟(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简称Bluetooth SIG)的首席营销官卓文泰先生对中国的移动健康(医疗)市场十分看好,并认为移动医疗市场的打开首先将会从健康和健身方面的产品开始。蓝牙技术若能应用于医疗领域,将可保证护理人员所使用的便携设备在整个轮班工作时间内正常工作。

蓝牙4.1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亲密接触 连接新世界

近年来,智能可穿戴式设备悄然成为研究热点,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以iWatch、Google Glass为首,Apple、Samsung、Sony、Nike等科技和消费厂商均提前开始将资源布局在智能可穿戴式设备产业,整个消费市场也掀起了一股穿戴式设备热潮及革命。作为消费电子行业潮流风向标的CES 盛会,此次就主要体现了可穿戴技术潮流。ABI Research曾预测2018年将有5.4亿台可穿戴设备出货,可穿戴计算设备将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可穿戴设备的大肆兴起对无线传输技术也提出新的挑战,对于需要常“开”并且保持最佳电池性能的可穿戴设备来说,Bluetooth Smart将是确保这些设备相互连接的关键促进因素。不久前Bluetooth SIG宣布推出更新版蓝牙核心规格——蓝牙4.1版本。蓝牙4.1版本提供LTE并存支持,可增加大量资料的传输速率,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此更新允许装置同时具备多重角色,协助开发商进行创新开发,更可作为IP连接基础。

Bluetooth SIG 首席市场官卓文泰先生

Bluetooth SIG 首席市场官卓文泰先生

蓝牙4.1主要优势解析

1、解决可穿戴设备上网不易的问题

Bluetooth4.1新规格标准加入了专用通道允许设备通过 IPv6 联机使用,并为未来IP连接协议奠定基础,此举大幅解决可穿戴设备上网不易的问题。举例来说,如果有蓝牙设备无法上网,那么通过蓝牙4.1连接到可以上网的设备之后,该设备就可以直接利用IPv6连接到网络,实现与WiFi相同的功能。

2、强化传输效能

2.1 强化数据传输能力:Bluetooth Smart技术可提供大量数据传输,举例来说,增加此项新功能后,当跑步、骑自行车、游泳过程中传感器所收集的数据,即可让用户返回家后更迅速地传输。

2.2 可与LTE等最新一代蜂窝技术无缝协作。蓝牙与LTE无线技术可彼此通讯,以确保协同传输,降低近带干扰。两项技术能自动进行互补,提供符合消费者期望的高质量体验。

3、不止向下兼容,更可轻松升级、享受体验!

蓝牙4.1不仅可以向下兼容蓝牙4.0,更重要的是对现有的蓝牙4.0设备来说,不需要更换芯片,只需要升级固件就可以升级到蓝牙4.1,此举让用户无需购买新设备,即可用上蓝牙4.1,享受各种新功能!

4、提供开发者与使用者更多灵活性,改善用户体验!

4.1 蓝牙4.1技术让单一设备既可作为Bluetooth Smart周边设备,同时亦可作为Bluetooth Smart Ready中枢设备,这就意味着能够让多款设备连接到一个蓝牙设备上。举个例子,一个智能手表既可以作为中心枢纽,接收从健康手环上收集的运动信息的同时,又能作为一个显示设备,显示来自智能手机上的邮件、短信。借助蓝牙4.1技术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设备就能成为真正的中心枢纽。此功能为产品及应用程序开发商提供更大灵活性,打造具备多重功能产品的弹性,来延续并拓展Bluetooth Smart开发环境。

4.2 让重新连接时间间隔更具灵活性与可变性,使得建立与维持蓝牙连接更加便利。当设备彼此接近时,就可自动重新连接,改善用户体验;即使用户暂离,但当设备返回原处后,最近曾使用的设备将不需手动操作即可自动重新连接,带给用户更便利的使用体验。

Bluetooth SIG 首席市场官卓文泰先生表示,蓝牙作为主要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之一,将在可穿戴设备热潮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低耗能优势强大,Bluetooth Smart是Bluetooth无线技术的智能、节能版本,它可以让可穿戴设备具有更好的普适性。不单单Bluetooth Smart的能效使其成为那些需要长期使用小电池来运转的设备的完美之选,而且Bluetooth Smart真正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应用程序可以在消费者已有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运行。Bluetooth Smart让可穿戴设备开发者和OEM厂商能够轻松开发解决方案,以让自己的可穿戴设备支持当今市场已有近百亿的蓝牙产品。

还有一点就是安全性更高。从蓝牙4.0版本开始就采用了128位AES的加密方式,这是现在安全加密方式最高的版本,因为通过我们的使用案例当中可以看到,很多场合实际是需要很高的安全性。这样的加密措施在我们安全部门、军事部门使用,都可以确保你的信息安全。

解决最大的挑战:生态系统

我们知道,此前Android系统是不支持Bluetooth Smart的,对此Bluetooth SIG 首席市场官卓文泰先生表示,这也是Bluetooth SIG以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但是Android 4.3版操作系统已于2013年7月加入支持蓝牙的行列,现在这个最大的挑战解决了,所以我们预计未来这个问题会越来越少,应该明年大部分OEM厂商生产出来的设备都是支持Android4.3这个平台,到Android4.3这个平台之后,Bluetooth Smart这个技术都会被支持,所以这个问题不会很大。到时候更多市场上的手机、平板电脑都是支持Android4.3系统,也会更多支持蓝牙的Bluetooth Smart技术,相应的厂商也会愿意在这方面进行投资,所以,我们认为此前最大的挑战是在生态系统上的挑战,但在未来几个月当中,随着Android4.3的推广,这个挑战将会慢慢减少。Android操作系统的加入将使Bluetooth Smart Ready全面进驻手机、平板、个人电脑及可穿戴设备等产品,成为最佳的连接中枢设备。

随着Bluetooth Smart的生态不断扩大,Bluetooth SIG预估将有更多兼具中枢装置及周边设备角色的解决方案产生。蓝牙4.1版本让Bluetooth Smart装置及应用程序开发商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市场大幅采用Bluetooth Smart技术,并不断新增IP连结,各种迹象均显示蓝牙已成为物联网无线连结之根本。而此更新规格标准的推出添增了可供核心规格IPv6通讯使用的专属管道,并为未来IP连结协定奠定基础,让开发商及OEM业者掌握连结与兼容所需的弹性。

而且蓝牙技术联盟将于2014年初推出全新的中文开发者网站,提供多元、本地化的培训与开发工具配套模组可供开发者广泛应用,同时提供技术交流平台给技术研究人员。

卓文泰先生还表示,未来,我们除持续创新外,更将积极推动更多的联盟成员与开发者,投入Bluetooth Smart/Smart Ready的开发市场。而对于中国市场来说,目前已从传统的生产区域变成了一个注重蓝牙技术设计的区域,所以未来近几年内加大在中国市场上的投资,也是我们未来的策略。

市场前景解读

针对2014年的可穿戴设备与蓝牙市场,卓文泰先生认为以下领域将非常值得期待:

.运动、健身与各类型生活化应用

健身与运动跟踪器是首批热销的可穿戴设备产品,仅在2013年,就出货了三千两百万台设备。我们预计将在2014年看到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更多消费电子的快速增长。

.医疗与保健市场

正在快速发展的智能手表等健身设备在明年也会出现第二代产品,医疗方面将会有比较清晰的监管框架,这是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发展趋势,因为在这方面我们不仅能够使人们的生活过得更好,还能拯救人的生命。

另外,蓝牙低耗能无线技术未来也将是物联网应用的首选,将在这样信息互联的 时代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诸如智能家居、车载设备及工业化应用等领域将有非常可观的前景。目前我们已经有很多的应用,比如蓝牙已在照明体系当中获得相当广泛的运用。

纤维发光二极管大幅降低可穿戴显示器市场门槛

可穿戴显示器

近日,韩国先进科技学院(KAIST)的一支研究团队开发出类似纤维的发光二极管,可用于可穿戴显示器。纤维发光二极管的开发者为Kyung-Cheol Choi教授和他的电机工程研究团队。

传统可穿戴显示器是在硬衬底板上生产出来的,显示器随后会贴到衣物表面。这一技术有局限性,因为非柔性显示屏并不实用,而且织物的特点也被忽略了。

研究团队舍弃传统基于平板的发光显示器,转而专注于作为织物组件的纤维,开发出类似纤维的发光二极管,二极管兼具织物和显示器的特点。

其中的核心技术为浸入涂层法,浸泡和提取出看起来像是一条线的三维板。普通的有机材料膜就绕在板上。

浸入涂层法使得有机材料层可以在圆柱3D结构板上轻松创建,这是现有的热涂层法较难实现的。涂层厚度可以通过控制抽拉速率调整到几十万纳米。

  纤维发光二极管的原理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技术将会加快纤维类可穿戴显示器的商品化进程,因为它采用卷对卷制程,成本低,可大量生产。卷对卷制程可以用来在柔性塑料卷或金属箔管上创建电子设备。

教授Choi说:“我们的研究将会成为开发纤维发光二极管的核心技术,而纤维是织物的基本要素。我们希望可以降低可穿戴显示器进入市场的门槛。”

论文的第一作者Seon-Il Kwon补充道:“这一技术最终将会让可穿戴显示器的生产像衣服生产那样简单。”

 

石墨烯电池领衔可穿戴设备装置供电电池

穿戴式装置的设计与技术发展,与电池的大小、形状、容量等皆息息相关,目前各类电池技术仍存在限制,连带影响了穿戴式装置的发展。ReadWrite汇整各类电池技术,指出若电池技术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恐威胁穿戴式装置市场成长。

首先是钮扣型锂离子电池,用途广泛,各种装置中皆可见其身影,CR2032电池即属于此类。这类钮扣型电池的容量与体积成正比,大多用完即丢,多用于小型装置如车钥匙遥控器、灯具开关、门铃以及早期的穿戴式装置等,预计未来仍可见于电池替换便利的穿戴式装置中。

其次为薄膜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技术类似,由于可充电加上规格较适合的缘故,主要用于智能型手机以及手持装置中。不过,由于体积决定电池容量,占据的空间远大于钮扣电池,较适合扁平的穿戴式装置以及安置于墙壁或家具内的固定式遥控测量装置。

第三为袋型电池(pouch batteries),是置于塑胶或聚合物袋里的锂离子电池,由于可做成各种形状或厚度,故几乎用适于所有小型装置,缺点则是电池内部可能发生气体堆积现象,导致体积膨胀甚至引发爆炸,因此制造时必须让外壳拥有足够空间以供缓冲。

第四为石墨烯电池,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相较,石墨烯电池的能量密度与电容量几乎是最高,已引起材料科学界的高度重视,有望成为未来电池的主流。由于目前制造成本仍相当高昂,市场渗透率低,不过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及企业投入研究,在未来几年内可望见到突破性发展。

最后为超级电容器,其电荷漏泄(charge leakage)远低于其他一般电容器,而且在小体积的状况下电容仍可大于1法拉,可迅速完成充电,适合用于耗电量低的穿戴式装置中。不过,电容器的能量密度非常低,大约只有传统电池的10%,使用上也存在限制。

除此以外,过去几年来,利用动能、热能以及无线电波等进行充电的开发及测试也如火如荼的进行,然而电池技术的进步速度依旧缓慢,是穿戴式装置成长的最大限制之一。

随着穿戴式装置的增加,对电池能源效率以及容量的需求将随之高涨,若技术无法取得重大进步,则穿戴式装置产业发展恐因而受阻。

可穿戴设备产业“缺芯”有点痛

可穿戴手表手环

芯片如同人体的大脑。尤其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芯片不仅决定着设备的运行,还决定着产业的国际分工角色。尽管目前可穿戴设备产业在国内风生水起,整个终端产品的制造环节更是占到了全球80%以上的份额,但就产业链上游的芯片来说,我们表现得有点无奈,尤其面对高端芯片。就拿目前最为火爆的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类产品来说,芯片也面临着比较尴尬的局面。目前,主控芯片主要由AP和MCU两种,手环所采用的是MCU,手表则根据功能复杂度选用MCU或AP;尚未见到专门为可穿戴设备定制的主控芯片,而只是基于原有平台做优化设计。随着物联网被重视,可穿戴设备将被更多人理解,整个产业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重视,那么,随之而来的芯片问题将成为整个行业企业不得不面直面的核心问题。

产业“缺芯”有点痛

可穿戴设备是继智能手机之后最火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硬件。不论是Google、苹果、微软、英特尔,还是三星、SONY等国际巨头纷纷布局可穿戴设备领域。当然,国内的厂商更为火热,除了华强北市场的可穿戴设备产品一片“欣欣向荣”之外,一些医疗器械企业以及传统实体企业,如华为、中兴、360、小米、联想、盛大、腾讯、世纪佳缘、阿里、李宁等都已涉足这一领域。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可穿戴设备层出不穷,行业的火爆与市场的表现似乎并不能成正比,出现了一种两极分化的处境,业内外的吐槽声总是大于赞美声。

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正常现象,一方面是新兴产业的崛起,用户从认知到接受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另外一方面当然是产业化产品本身需要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中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完善、优化。

目前,从可穿戴设备来看,随着产品的不断微型化,其对低功耗的设计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从芯片的设计、产品方案、算法到应用服务的整条产业链都尚未完善,整个产业链都还处于待进化的阶段。

常规的可穿戴设备产品通常由屏幕、芯片、无线通信、传感器这些关键元器件组成。大部分的初创公司为了在这一浪潮中能获取“利益”,通常选择供应链整合、组装的方式。普遍的方式是找一个方案设计方提供产品技术方案,然后选购芯片、传感器、显示屏、无线通信等模块,再找设计公司对外观进行设计、开发,再自定义设计一款APP,租用第三方服务器,拼拼凑凑就完成了一款产品。更简单的一做法则是直接找现成的OEM厂家,换上自己的商标就出来了一款可穿戴设备。这种整合的产品开发方式,形成的结果就是今天大家所认为的:产品同质化,而且缺少“痛点”技术。

而作为核心要件的可穿戴设备芯片,更是面临着缺失状态,致使很多厂家为了快速进入市场而采用手机芯片。这结果就是以牺牲产品的美感与性能为代价,搞出了很多迷你版的类手机产品。因为可穿戴设备相比于手机体积更小,而当前的电池技术又难以支持手机芯片的功耗。

虽然由可穿戴设备趋势所带来的产业火爆引起了诸多的芯片厂家重视,一些国际芯片巨头纷纷推出了专属的可穿戴芯片,这对于缓减、改善可穿戴设备的性能起到推动作用,但还不能彻底改善与满足可穿戴设备个性化的需求。这其中,一方面是由于芯片厂商缺乏可穿戴设备的行业经验与使用经验;另外一方面是可穿戴设备的应用领域广泛,产品与理念的创新速度超过了芯片的发展速度。

造“芯”行动蕴藏价值潜力

随着可穿戴设备的不断延伸、应用,市场经验的积累将有效推动芯片的发展。同时,诸多国际巨头的进入,以及国际芯片巨头的重视,可穿戴设备的“缺芯”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而要想更快地解决目前可穿戴设备的缺芯之痛,一方面需要各芯片厂商的努力,另外一方面则还需要给予一些时间。

在我看来,未来的可穿戴设备芯片将会更加小型化、集成化,并且会是基于芯片平台进行定制、个性的融合,开源也将会是未来芯片的主流。

从整个产业的国际分工层面来看,基于可穿戴设备产业的芯片是物联网时代的一次新的产业分工机会,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潜力,也是国内企业抓住下一轮商业浪潮,并建立核心技术的一次商业机会。尽管目前专属可穿戴设备的芯片并不完善,但不少企业已经在探索、开发、优化各自的芯片平台,以打造属于可穿戴设备的专属芯片。

可穿戴设备产业缺“芯”有点痛,要想解决这个痛,需要更多的企业、资本来助力推动。对于行业企业来说,与其在当前的终端产品同质化上斗得你死我活,还不如聚焦产业的核心技术环节进行攻克,而芯片才是真正决定着可穿戴设备产业的核心价值。